“3D打印+考古?”凯马学生玩得不仅仅是高大上

  • 发布时间: 2016-11-04
  • 提交: admin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三点,龙游中学阶梯教室,当龙游凯马国际学校校长徐健生将一面黄色的旗帜郑重地授予凯马高二(1)班的周成同学时,全场掌声雷动,挥舞飘扬的旗帜上印的是龙游凯马国际学校校徽和“3D考古社”,浙江省首个中学生考古社团宣告成立,接旗的周成同学正是3D考古社首任社长。

这标志着龙游凯马国际学校的“核心素养培育工程”——创新教育项目正式启动,开始走向实践。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以3D数字模型为原型,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将3D模型构建成为真实的物体。3D打印机的出现,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甚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一场彻底的革命。随着3D打印技术和产业在美国、德国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加快了3D打印的研究和产业化,将把3D打印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正在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可以预见,3D打印技术和产业将在我国蓬勃发展。

   除了在工业设计、艺术创作、立体照相领域大有作为,3D 打印技术也开始在考古等严肃领域大展拳脚了。通过立体扫描、粉末叠加来复原文物、修复残片,这都是 3D 打印技术的“拿手绝活”。



     


3D技术打印出的恐龙化石


3D技术复原的叙利亚贝尔神庙

“用最现代的科技展现最古老的文化”

龙游凯马国际学校成立“3D考古社团”的目的和用意非常明确。 不论是学习最新科技还是认识中华古老文明,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是意义非凡。

      3D打印技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思考,让抽象的教学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尤其是工程和设计创意的兴趣,带来实践与理论、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三方面的相互结合。

具体表现为:

13D打印让学生的想象更容易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2学习运用简易建模软件,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

3通过3D打印实体的触觉过程,为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通道。

4选择贴近生活的建模主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古,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拿着执照的盗墓”,事实上,考古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历史的科学。它通过发掘古代人类遗留的文化遗存,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的历史,揭示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给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并指导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学生们通过参观、考察、学习、互动,能够亲身感受考古的科学性,感受考古工作对于人们认知世界、认知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感受考古的严谨性与趣味性。对于中学生开拓视野,文化认同,文化自豪与文化创新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龙游凯马国际学校3D考古社的成立,是学校推行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又一有益尝试。考古社将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文物,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参与考古活动的机会。考古社成立后,将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试验考古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培养学生对考古的兴趣。考古社将充分利用龙游本土的文物古迹,如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等,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再现古人的智慧结晶,为龙游文物的保护和推广尽一份力量。

出席3D考古社成立大会的还有衢州学院的吴宁博士。吴博士既精于3D打印技术,又是文物3D建模项目的重要负责人。他向同学们展示了文物保护与复原的3D技术,还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为凯马学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人生课程。吴博士说,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考古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很多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小众领域里的创新,更足见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D打印技术本身就是一个造物的方式,它是工业社会发展到现今的一个产物,现今社会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3D打印是我们在这个大的潮流中所能用的一个工具,工业领域通过这个工具来弥补工业本身的弊端,教育也是一样的,通过这个工具来提高教育的质量。

龙游凯马国际学校始终把面向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培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为学子们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学习生活技能、学习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3D打印创客式学习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凯马学子必定能在创新创造、文物保护方面大有作为。



Tags:


实施单位:广东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中兴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中兴华智能科技研究院

支持单位: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全国中小学考古社联盟     清华大学原专利事务所     教育部中小学创造力总课题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造力课题组

商务印书馆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联系电话:010-63726292;联系邮箱:server@educor.net

京ICP备180114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