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为中学生当导师 共建3D考古学社

  • 发布时间: 2017-03-10
  • 提交: admin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值此春暖花开、山河锦绣之际,中科院3D打印创新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老师、刘庆华老师,于近日分别在山东汶上一中、浙江安吉高级中学、江西高安二中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校园活动。

  还在上中学,却能得到北京大学老师的指导。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在与各中小学共建3D打印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继续“牵线搭桥”,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教授合作,创建了“3D考古社”,全国20余所学校800多名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课程导师。

  连续3天的活动,韦正教授对中学拥有这么多和他同样热爱考古与文博的学生感到欣慰,对山东汶上一中、浙江安吉高级中学、江西高安二中3所学校新成立的3D考古社寄予了殷切的期盼,希望社员们能依托社团“守华夏之器,寻炎黄之根”,并代表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向社团授牌。

  “建立3D考古社,聘请北大教授担任学校课程指导老师,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对大学专业学科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同时依托中科院广州电子所专家的支持,让孩子们从小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动手的能力。”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的周国平校长介绍说,“对3D打印、考古与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都可在学校报名,参加创新人才的培训。”

  见证丝绸之路的艺术瑰宝——元青花瓷,江西高安二中“3D考古学社”的同学们在韦正老师、刘庆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社团第一次校外实践课——世界第三大青花瓷博物馆研学。“考古,象征了坚守。3D考古社,可以让孩子们在兴趣活动中体会家乡的青花瓷文化,领会青花瓷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刘作焱校长向我们介绍。

  在给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爱好创新的中学生打开方便之门的同时,3D考古社也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近水楼台”。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的刘庆华老师表示,以“3D考古社”为代表的创新模式能极大促进各地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承,不仅符合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倡议精神,也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有益尝试。


Tags:


实施单位:广东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中兴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中兴华智能科技研究院

支持单位: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全国中小学考古社联盟     清华大学原专利事务所     教育部中小学创造力总课题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造力课题组

商务印书馆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联系电话:010-63726292;联系邮箱:server@educor.net

京ICP备18011423号-1